5月7日,从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传来好消息,我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目前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昨天我市又隆重召开表彰大会。
获得绿化最高荣誉固然可喜可贺,但庆祝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市委书记王培廷明确要求,造林绿化工作要标准不降,干劲不松,力度不减。
“生态产品短缺”时代,森林就是城市的“必需品”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如今我们很多城市面临着尴尬,就是其生态环境的容量已经不允许它扩大经济规模。”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关注森林活动执委会副主任叶智说,解决这个问题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减排。减排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直接减排。据专家测算,煤炭使用量如果减少1%的话,可以减少0.74%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随之而来的就是GDP下降0.64%、就业岗位减少470万个。也就是说,如果直接减排,就可能影响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一些产业结构单一的地方,影响更加直接;另一种解决办法是“间接减排”,即通过发展城市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据专家测算,每立方米城市森林每天可产生1.83吨氧气,排放1.62吨的二氧化碳。因此我们说,发展森林是扩大城市容量的方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
在叶智看来,如今人类物资短缺的时代已经过去,生态产品短缺的时代已经到来,“国家森林城市”对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谈到森林对城市的重要性,孙述涛举例说,省内某个城市过去开采山体赚了些钱;在生态遭到破坏之后,该市又花了比开山形成的“产出”多出数十倍的钱才使城市山头重新看到绿色。
“登顶”的威海还缺什么?
“尽管我们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的荣誉称号,但与同时获此称号的杭州、宝鸡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孙述涛市长坦言,“我市的森林覆盖率为38%,而杭州、宝鸡则分别为64%和54%。而体现在人均占有量上,我们的差距就更大了。”
尽管我市一向重视绿化,但与先进城市相比,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人工纯林面积大,树种结构单一,低效林比重大,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比较低,抗风险能力弱。此外,我市的绿化基础也比较差,市区城市绿化不够平衡,年均增加绿量不多,局部地区还出现“年年栽树不见大树,年年造林不见林茂,年年植绿不见绿增”的局面。
前些年,我市的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威海经验”让吸引了很多城市前来观摩学习。但如今我们周边的城市森林建设都非常好,发展迅速。
会议提出,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成绩,把荣誉视为对今后工作的鞭策,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把准方向、找准差距,虚心向先进城市学习,创建工作的脚步不能停,造林绿化的热情不能减。
城市绿化树种忌盲目引进重接近自然
“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城市拥抱森林”是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宗旨。如何将这一宗旨落实到行动中呢?叶智说,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实现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城相依、林田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
叶智特别指出,城市绿化的树种应接近自然,要根据本地特点,不要盲目引进。举例来说,在2008年年初南方发生的冰雪灾害中,很多引进的外地树种树木绝大部分被冻死,城市绿化受到严重破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因为绿化树木没有考虑本地特色所致。
威海市区范围内分布着大小46个山体绿核,面积达356.3平方公里,是城市景观的一大特色。会议提出,要做好山的文章,围绕城区山体,建设好环翠楼、塔山等一批城市公园,为城市森林建设打好坚实基础。我市近几年先后建成了威海公园、幸福公园、悦海公园、海上公园等10处滨海公园,形成了一条亮丽的滨海绿化景观带。今后,沿着市区的海岸线上,将再建设5座海滨公园,并在突出主题性、功能性、差异性特点的框架下实施开发,保持海岸线的连续性、开放性和生态性。同时,我市在城市森林建设中,还要突出河道区域绿化、突出城中村改造,并坚持绿化通道林工程突出景观性、沿海防护林工程突出防护性、城乡园林工程突出统筹性,精细管理、落实责任、监督考核,以荣获“国家森林城市”为新起点,开创我市绿化工作新局面,进一步擦亮“国家森林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