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加强、完善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建设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共同研究的新课题。目前,实施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一体化建设,是加强、完善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推动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一体化建设
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温家宝总理也说:“‘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一体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只有把“受教者”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中心,才能激发和调动施教者与受教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共同发展。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按照“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指导我们的工作,只有当这一理念渗透到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才能转化为这一体系建设的实践。
二、优化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结构,推动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一体化建设
(一)提高受教者组织化程度,增强其共通性
学校家长学校主要是以班级和年级为经度、以学期为纬度组织起来的,具有一贯性。而社区家长学校则以家庭为单位,具有灵活性。优化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结构,要在学期过程中以学校家长学校为主,在学生假期以社区家长学校为辅,以受教者为对象,提高组织化程度。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说:“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父母就是最重要的受教者,要提高受教者的组织化程度。
(二)保证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其共享性
学校和社区都要提高教学设备、设施、器材、工具等的完备和使用率,也要保证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学习场所,改善受教者的学习条件和环境。要大力加强图书馆、阅览室、娱乐室等多种文化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学校在假期中的资源,如体育馆、电脑教室,不妨与社区做好协调,以保证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三)实施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广大施教者和受教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努力营造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使施教者和受教者心情舒畅愉悦,在友好合作、互相关怀中愉快地进行学习,对受教者进行道德、知识、技能等各方面教育,提高受教者的精神生活水平。
(四)增强互补,完善广大施教者和受教者的系统性
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各有特色,但又有差异,所以两者完全可以互相学习、吸收和补充。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坚持不懈地“传”、“帮”、“带”,努力让广大施教者和受教者的教育思路、方法、实践形成系统,达到教育成效的最优化。
三、深化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管理,推动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一体化建设
(一)完善管理体系
要根据社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实际需要,组织学校推荐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一定组织活动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选派到社区担任社区教师。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订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年度工作规划和每月活动计划;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做好社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评价工作,及时和学校、家庭进行沟通;协助社区办好家长学校,对未成年人的家长开展教育培训。只有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发挥专职人才的特长,才能为“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落实提供可靠保证。
(二)提高管理水平
除了一般采用的学校家长会、学校家长开放日、上门走访或教师家访、设立家长信箱、施教者访谈法、专家研讨法或专题讲座、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施教者进行理论、方法的指导,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使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可以从网上了解社情民意,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布各种信息,注重发挥互联网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特殊作用。
(三)健全反馈机制
除了一般采用的点名签到来确定家长学校的出勤率外,还需要寻找可靠的评价依据,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估方案,量化、细化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的工作实绩。比如积分制,比如制定各项指标、开展达标活动,都可以大力开展。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也必将推动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的建设。
(四)强化舆论监督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规范、整体教育的地方,而家长的指导更需要社会其他机构来完成,否则学校的正常教育工作将无法有序完成。”要把受教者的全面发展作为家长学校一切管理的措施、制度设计的价值标尺,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加强舆论监督,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建设有很多途径、很多方法,无论采取哪种途径、采用哪种方法,都要牢记一个目标,就是学校和社区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在家长学校这个结合点上,两者之间要达到“双赢”的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