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与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切入口 - 论文集萃 - 社区服务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论文集萃
用户名:    密 码:   
社区建设与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切入口
时间:08-05-14 20:00:3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呈现社会结构整体转型的鲜明特征。社区作为构成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处、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这种独特的社会层面层级,决定了社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为此,笔者深入各区及街道、社区就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面临的矛盾和挑战,需要采取的对策举措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社区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切入口。
--社区党建工作的开拓创新,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层社会和谐架构了“主心骨”。近几年来,各区在调整、重组社区居委会和撤村建社区的同时,坚持同步建立社区党组织。适时在社区设立党委、党总支和楼宇党支部,在新经济组织中发展党的组织。金阊、平江、沧浪三个区已有83个社区建立了党委、33个社区建立了党总支,并普遍下设了楼宇党支部,提高了党建工作的组织程度,扩大了对辖区内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和外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覆盖面。街道、社区大都建立了辖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各区、街道还下派优秀党员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充实了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联系扶贫帮困对象以及“党旗在我心中”、“党员责任岗”等公益性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广大党员展示特长、服务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辟了用武之地。目前,苏州市区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已发展到10多万人,其中,党员占了30%以上,成为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
--居民自治功能的充分发挥,促进了基层政治文明建设,增强了居民自治组织的凝聚力和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2000年,苏州市区社区居委会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重组,金阊、平江、沧浪三个区400多个居委会撤并为150多个社区居委会,经进一步撤并,又调整为140个。2003年5月起,市区又全面推开了“小巷总理”直接选举。各社区普遍建立、健全民情恳谈会、民事调解会、民意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的“四会”制度,发挥了社区居民自治功能。平江区进一步开展社区居民评议居委会工作、社区居委会评议街道社区建设工作的“双评议”活动。以沧浪区率先开展社区居委会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为起点,所有社区都建立了一系列居民自治制度,全面推行社区事务公开。这些有益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基层政治文明建设,满足了社区居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参与愿望,增强了居民自治组织的凝聚力和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社区服务的大力拓展,方便了居民群众的生活,融洽了邻里之间的关系。各街道、社区都建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发展以党员、团员为骨干的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大力拓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和弱势人群的关爱服务,面向广大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现在,已能为广大居民提供十个大类60多个服务项目,基本满足了现阶段居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近年来,各区又把整合辖各服务资源,打造社区服务精品,放到了突出位置。平江区“一家人”慈善互助超市、沧浪区“邻里情”服务品牌、金阊区“手拉手”爱心援助中心等新型服务业态和服务品牌脱颖而出。社区服务领域的拓展,特别是社区志愿者服务和邻里间互助性服务的发展,真正体现了“一家人”、“手拉手”、“邻里情”的服务宗旨,不仅大大方便了居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而且如春风化雨,融洽了邻里之间的关系。
--扶贫帮困工作的务实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利益分配关系,体现了社会公平。一是开展就业和再就业服务,落实民生之本。市区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网络已延伸到所有社区,做到了实时动态管理。各社区在挖掘岗位潜力、创造就业机会,加强技能培训、支持创业和再就业,加强教育引导、帮助更新择业观念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金阊区三元街道及所属各社区,到去年年底,辖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达到89.8%,其中,登记双下岗家庭和单亲下岗家庭的再就业率分别达到99.8%和98.5%,被评为全国社区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二是深入细致工作,落实低保政策。市区10132名低保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三是积极牵线搭桥,落实结对帮困。广大社区工作者积极走访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为特困家庭落实结对帮困的扶持单位。据不完全统计,市区内已有2400多个困难家庭得到了有关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相对稳定的资助,获得了基本生活、子女读书、疾病治疗方面的保障。四是发展基层慈善事业,筹措帮困钱物。各区、街道和社区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形式,发展社会慈善事业。仅去年一年,金阊、平江、沧浪三个区募集的钱物就折合250多万元,受惠困难家庭多达5500多个。
--社区管理的不断强化,形成了防止矛盾激化的预警和处置机制,使大量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各区普遍建立、健全了社会矛盾调解处理三级民事调解网络,把工作重心下移到社区。各社区居委会以加强民事调解制度建设和外来人员管理为重点,坚持抓苗头、抓萌芽、促和解、促稳定,同时,协助公安和司法机关实现警务、法律进社区,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进行社区普法教育,努力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使大量的邻里矛盾和民事纠纷化解在基层,防范于未然,有效地遏制了民事、刑事案件的发案率。金阊区的一般刑事案件发案率已连续多年下降,去年实现了恶性刑事案件的零发案。在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中,社区居委会充分发挥了紧贴群众、见事早、行动快、工作细、措施实的优势,在报告控制疾情、普及防治知识、落实隔离措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级政府以此为契机,依托社区,依靠群众,加大投入,健全网络,初步建立起社会公共安全的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机制。
--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近几年来,各社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书报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文化健身器材及室外健身场所已经普及,一批社区图书室的藏书量已超过3000册,一些社区还办起了电子阅览室。根据形势变化和居民需要,社区学校坚持开班上课或举办专题讲座,以离退休干部为骨干的社区讲师团常年活跃在基层第一线,上党课、讲传统、宣传时事政策。宣传、公安、司法、卫生、科协等部门和团体都把社区学校作为重要阵地,深入居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宣讲形势任务,讲解邪教危害,进行法制教育,普及科学常识,传播健康知识,等等。戏剧票友、舞蹈演唱、体操健美、书法绘画、文物收藏等社区民间组织不断涌现,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造就了金阊区观前街道“阳光俱乐部”、胥虹社区“民间收藏馆”、景观社区“女子龙灯队”等一批文化知名品牌。社区思想教育工作和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活动以及科普、法制教育的广泛开展,丰富了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着眼构建和谐社会,社区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挑战。
在过去的20多年间,苏州市经济社会在高平台上持续迅速发展,综合竞争力已处在全省、全国前列,但同时,社会结构整体转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许多潜在的矛盾还将不断暴露出来。在这一时期,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与社区建设直接、间接相关的矛盾和挑战主要有:
1.社会分配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突出,合理调节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分配关系刻不容缓。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451元和7460元。这两个平均数反映了城乡居民从发展中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实惠。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各个利益群体从发展和改革中获得的实惠、好处是不均等的。在多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的同时,一部分群众陷入了生活的困境,少数群众被边缘化。据有关部门测算,苏州市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的困难群体约占人口总数的2%,达不到小康生活水平的人群则更多。尽管这种分配不公现象在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难以避免,但是长此以往,乃至进一步拉大差距,肯定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少数社会成员靠不正当途径和手段、或借助某种特权而迅速暴富,最为人民群众所不满,极易导致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因此,这一时期往往是社会矛盾的易发期、高发期。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花大力气营造公平竞争的机会、环境和规则,合理调节国民收入,降低基尼系数,缩小富贫差距。
2.面对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和大批农民的身份转变,把这些社会成员融入当地城市生活已成紧迫课题。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苏州中心城市及周边城市规模迅猛扩张,使苏州及所辖各县级市的城镇成了集聚各种人力资源的“盆地”,一批又一批外来投资商和劳动者前来投资、创业、打工,城市化又把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卷入了城市。从1990年到2003年的14年间,苏州市区面积已由178平方公里扩大到165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由39平方公里拓展到129平方公里。2004年年末,市区户籍人口为211万,而外来暂住人口超过100万,两者之比为2:1,另有流动人口数百万。近几年,每年都有5万名左右的农民因征地拆迁、失去土地而转换身份,成为新的市民。此外,还有数以万计的国外、境外人员在苏州常住或暂住。这几股人流源源不断地进入苏州、进入城市,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宝贵的人力资源以及资金、技术、信息、文化等资源和要素,其积极作用显而易见。然而,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低估,要把这些社会成员融入苏州的城市生活,成为当地的新市民,任重而道远。他们给苏州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主要表现在:就业岗位的创造、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居住条件的改善、子女教育的实现、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满足、各种合法权利的保障、城市市容环境和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多种地方文化和生活习俗的交流融合,等等。
3.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社会基层组织承担一系列属地管理的新任务。现在,苏州市区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已经完成,但还有大量的善后工作要做;条件具备的事业单位正在积极实施改革;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呈全面推进之势。随着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完善,企业的社会管理职能已被剥离,政府的部分管理职能已经并将继续向市场、向中介组织和中介机构、向基层自治组织转移,一系列属地管理的新任务已经摆到了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面前。仅以退休职工的属地管理为例,在国有(集体)企业和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完成后,要求金阊、平江、沧浪三个区基层组织属地管理的退休职工就多达16万人,平均每个街道为8000人。相应地,与退休职工相关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最低生活保障、老龄工作等等,都要向街道、社区转移。适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其它民间组织的关系,整合方方面面的管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切实搞好上述一系列属地管理工作,实现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已是箭在弦上,势在必发。
4.思想、道德、文化的多元结构日趋明显,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更显紧迫。经济领域的所有制关系、生产方式、分配方式以及人们的就业方式、分配收入等多元结构,必然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领域和文化生活中来,引发了各种文化、思想的碰撞和激荡。这种碰撞和激荡有利也有弊。从弊端方面看,思想、道德、文化领域多元结构的出现,加上外来消极、腐朽的文化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渗透,使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道德准则、价值取向和是非标准被误导、被扭曲。如:社会心态普遍浮躁,追逐名利在少数人群中成为时尚;诚信老实不被看作美德、巧取豪夺反被视为能耐;欺诈作假现象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与人之间少了互信、多了戒备;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及封建迷信活动呈现蔓延之势……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创造性地丰富和繁荣基层的群众文化生活,重建社会共同价值观,显得格外重要。
5.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显着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政治参与、当家作主的需要已经提上重要日程。人们的需求是分层次的,随着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并不断提到高级的程度,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谋求真正意义上的当家作主,必然成为人们最高层次的需求。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基本政治制度,不照抄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同时,推进政治文明需要经历一个有序展开、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务之急,是从扩大党内民主做起,从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做起。在城市,则要把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政治文明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充分体现。
6.根据党组织设置和党员队伍结构变化的现状,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显得格外重要。这些年来,开放的扩大,发展的提速,改革的深化,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随着大批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完成,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的退出,以及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合伙制中介机构和个体工商户等新经济组织的大量涌现,整个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滞后于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一些基层组织中党组织“缺位”,一些基层党组织无所作为,凝聚力、战斗力受到削弱。同时,城市中大批党员下岗失业,一批党员当了“老板”,更多的党员成了“雇员”,数以万计的农村党员随着“民工潮”流入城市,原来相对单一的党员队伍结构复杂化了,分化为社会党员、“老板”党员、“雇员”党员、失业党员、外来党员、流动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坚持并创新“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原则,以社区党建工作为平台,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的先进性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展示出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这一任务已经紧迫地提到了各级党委和党的领导机关的面前。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大有作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区建设必将起到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调查中,参加座谈讨论的同志们纷纷献计献策,并且比较一致地认为,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与时俱进地推进社区建设需要牢牢把握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其一,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证。构建和谐社会要有“主心骨”,这个“主心骨”就是党的领导,就是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首先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思路,党员人数多的社区要由党支部扩建为党委、党总支,相应地建立楼宇党支部;在撤村建社区的过程中,要同步建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做到社区建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开展到哪里;适时在辖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要把这些组织中的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范围;从区级机关做起,逐步扩展到市级机关,把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及时转到其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党组织。从而,把动态分化流动中的广大党员组织起来,努力实现辖区党员教育管理的全覆盖,保证他们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在他们的生产、生活发生困难时及时得到党组织的帮助,组织他们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活动及其它文化娱乐活动,并在其中发挥骨干作用和带头作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使之成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保持自身在社区其它各类组织中的政治核心地位,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的工作任务在辖区内得到贯彻执行,落到实处。同时,正确处理与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管理单位、社区中介组织及其它民间组织的关系,支持这些组织依据法律或相关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再次,要以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为主导,进一步健全辖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把辖区内居住的,包括退休的和在职的、本地的和外地的党员聚集起来,以社区为平台,以服务居民为宗旨,搞好共驻共建,加强社区管理,拓展社区服务,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上级党委要加强对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建立党政机关与社区结对挂钩机制,形成从机关干部中选派年富力强的优秀党员到社区挂职锻炼的制度,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的水平。
其二,强化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发展基层政治文明,满足居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当家作主的政治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推进基层政治文明建设,有序扩大基层民主,保证社区居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原则落到实处,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据此,要规范和健全社区居委会专职人员的直接选举制度,改进和完善候选人推举、产生的办法和程序,提高居民参选率,扩大差额选举比例,保证选举产生的居委会专职人员真正体现选民的意志,对选民负责,真心诚意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巩固和扩大前阶段直选“小巷总理”的积极成果。要健全社区居委会各项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推行社区事务公开,扩大公开内容,落实监督措施,使社区居民依法行使的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切实的保障。要进一步减轻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担,上级党政机关要更多地采用市场化手段,根据“费随事转”的原则,实现部门工作进社区,街道办事处要改进对社区居委会工作指导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少用行政命令,多用服务手段,支持社区居委会充分发挥自治功能。要有的放矢地组织社区专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上级党政机关要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深入基层,以民意听证会、民情恳谈会等形式,了解社情民意,给社区居委会更多的指导、支持和服务,并自觉接受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监督。
其三,加大扶贫帮困工作力度,尽力体现公平正义,在调节财富分配关系方面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今后,各社区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帮困工作力度,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及时发布劳务供需信息、千方百计牵线搭桥、帮助更新择业观念、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等途径,为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失业新市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支持他们创业和自谋职业,使更多的人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经济收入。要发挥社区居委会贴近居民、了解民情的优势,充分利用社区信息平台,保证低保政策落实到位。要以创新思维发展基层社会慈善事业,激发和唤醒社会成员、特别是富裕阶层扶贫济困的爱心和良知,筹集更多扶贫帮困的钱和物,形成先富带后富、共同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其四,大力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创造安居乐业环境,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生活生产便利的幸福家园。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是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要继续扩展服务领域,一方面,拓展已有服务领域的服务项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努力扩展居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服务、满足居民沟通需求的人际交际服务等新领域。要大力培植服务主体,重点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多样化、不断上档次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要整合利用服务资源,为发展社区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营造更好的软硬环境。
其五,探索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各类管理资源,开创社区生活安定有序的崭新局面。社区是各类社会组织相对集中的载体和行使管理职能的落脚点。改革社会管理体制,以创新理念整合各类管理资源,显着提高管理效率,在社区层面先试先行既必要,又可行。探索、推进这项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导,认真疏理政府及其部门、各类社团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各种中介组织和其它民间组织各自的管理职责和管理对象,对行政性宏观管理职能、中介性管理职能、界别性管理职能、自律性管理职能、自治性微观管理职能等,作出条分缕析的科学界定。在此基础上,依靠制度创新,健全各类组织的管理机制,实现各类社会管理的无缝对接,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各尽其职、相互配合,克服当前社会管理任务日趋繁重与社会管理重叠、失缺、无序之间的突出矛盾,大大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操作时,由各区选择1-2个管理基础较好的社区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向面上推广。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放到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邻里纠纷、民事纠纷、民事案件的调解工作和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健全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的预警、化解和应急处置机制。
其六,推进基层先进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推进基层先进文化建设,要以倡导文明新风、满足文化需求、普及科学精神、融洽人际关系、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为目标。实际工作中,要采用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基层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社区法制教育、公共道德教育、科学知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坚持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居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要更为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注重特色,打造精品。要花大力气改善社区文体设施条件,把增加社区图书室的藏书量、普及电子阅览室和健康网吧、增添体育健身器材作、开辟居民社交场所为重点项目,满足居民终身学习、一老一少掌握电脑知识、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和人际思想沟通的需要。要制定特色鲜明的《社区居民公约》,建立本社区居民共同遵守、具有一定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构建新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条件。
出处站点: 河北省 >> 邯郸市 >> 邯山区
网站首页  |  招商合作  |  社区调查  |  网站导读  |  学习园地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3 - 2019 中国社区服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单位: 北京众智创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电话: 5750750 京ICP证11058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249      京ICP备15005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