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别人的家再怎么好,自己的再怎么简陋,那也是自己的家住着舒服熨帖,可我们今天主人公的这位老人,老家有明窗大瓦房,宽敞通透的大院子,还有22亩地,就是不种地光收租也有一万多块钱的收入,她为何放着这种不愁吃喝的晚年生活不享受,非要千里迢迢来威海租草厦子,扫大街,做物业清扫工人,而且这一住就是十几年,这是为的哪般?
她 -- 杨俊兰,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普通农民,也是一名党员,在村里担任妇女主任整整28年,2000年杨俊兰和老伴儿随着外甥来到威海,本想来串个门在威海到处走走看看,不曾想,初次来到威海就被这座城市秀丽的风景、淳朴的民风吸引住了,她当即决定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可是杨俊兰她自己也没料到,这一住就住了13年。
杨俊兰和老伴儿都是个闲不住的人,安顿下后,就跟着外甥在批发市场卖起了菜,每天起早贪黑,凌晨两、三点钟就要起床去市场批货,然后回来摆菜,卖菜,日子忙忙碌碌的过了一年,老伴儿郭凤友去了建筑工地干杂工,卖菜的活儿杨俊兰一个人撑了下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东北村社区缺少物业清扫工人,她和老伴儿就尝试着来应聘了,杨俊兰的勤劳和朴实一下子就赢得物业公司领导的认可,从此她成了一名物业清扫工人。
杨俊兰说刚来的时候活不好干,总会有些文明素质跟不上的人,前脚把卫生收拾干净了,后脚瓜皮、垃圾袋、烟头又是一地,每当这个时候她会耐心的对这些人讲道理,她说:“不要随便乱扔,城市的整洁是靠咱们大伙一起来保持的。”她告诉我们,她一向对自己要求都是严格的,她认为自己所干的这份活就是为居民服务的,只要干就一定要干好。清扫大街的活儿并不轻松,春天风大、夏天热,秋天落叶冬天雪的,她每天清扫的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几乎从早到晚都能看到她在社区大街小巷忙碌的身影。每天早晨4点上班,早饭只是简单地冲一碗鸡蛋水,再吃点干粮就解决了。晚上5点半下班之后,匆匆吃上两口饭,7点到8点半又要走上街头去值夜班。杨俊兰老两口租的草厦子一年到头也没个时间收拾。在这十平方米的小空间里,吃的穿的用的交杂在一起,使得这个本来就不大的地方愈发拥挤。大家也都知道,清扫工作是又脏又累,很少有人喜欢做,可杨俊兰却说,她喜欢这座城市,喜欢这里的人,就想着为它的美丽清洁出自己的一份力。她说自己看中的不是这份工作的脏与累,而是清扫背后与这座城市的居民打交道的温暖与真情。
杨俊兰的勤劳和热心,赢得了居民的尊敬和肯定,大伙不仅自觉帮着她维持小区卫生,平时在小区遇见了,总是亲切地和她打招呼。
社区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家住在二楼,身子骨不太好,走路很费劲,杨俊兰主动说:“大叔,你的垃圾,就不用往下拿了,你就从窗户上扔下来了,我随时捡走就可以了。” 帮老人捡送垃圾,本是杨俊兰的举手之劳,可老人却非常感激,经常包包子、包饺子送给杨俊兰两口子。这种发生在社区里的小事太多了,另一个是一个90多岁的退休老军人,在五楼住,杨俊兰看到他拄拐杖下楼倒垃圾不方便,便用同样的爱心默默的帮助着他。
整天在社区里转游,她熟悉社区,熟悉每家每户。除了扫卫生,杨俊兰还有着一副热心肠。社区居民谁家有空闲的房子要出租,杨俊兰主动向那些外来租户介绍合适的房子,为出租双方提供了很多的方便。
坚持物业清扫,源自一份感动。过年过节,居委会时常惦记着她。今年正月十五,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与物业工人们在一起捏面属、吃元宵,并特意为杨俊兰和老伴分别捏了一个他们自己的属相送给她,杨俊兰非常感动,她说在老家从来也没过这么热闹而温暖的元宵节。平日里,邻居们还经常为杨俊兰老两口送来吃的、穿的,她记得东邻的宋大姐冬天送来的棉袄、毛衫,秋天送来的白菜、地瓜,她也记得西邻的林大姐春天送来的菜团子、米饽饽,夏天送来的苹果、鸭梨…
有道是“身在异乡为异客”,杨俊兰说再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被接纳、被尊重更让她心生温暖的了,也正是这些淳朴的民风、厚重的温情让杨俊兰老两口越来越喜爱和离不开这座城市了。
杨俊兰从事的这份清扫工作一年到头都没有休假日,而且越是节假日越忙活,她尽职尽责、无私无为地奉献着,十几年来,她舍弃家中的老母亲和儿女们只回了一趟老家,还是去年过春节的时候,家中92岁高龄的老母亲生病了才赶回去的。
俗话说,叶落归根,杨俊兰和老伴现在也都是60多岁的人了,她惦记着老家的黑土地,惦记着家中的老母亲和儿女们,她也想回家,可威海人的友善淳朴和这座城市的包容,让她的归期一拖再拖。杨俊兰说,威海的山好,水好,人更好,不管走到哪里,在这座城市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她最温暖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