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教育:传统经验vs现代理念
作者: 日期:2008-8-11 09:39
体罚教育:传统经验vs现代理念 2009年08月16日12:42 来源:《解放日报》 ●人能够心甘情愿遵守行为规范,除了表扬和赞美,同样离不开惩罚和威慑,一生都是如此,不独孩童需要。 ●有教育效果的惩罚,往往需要技巧和适当的时机,让孩子意识到确实做错了才行。否则往往适得其反,越严厉,越容易造成对立。 ●主持人:记者 龚丹韵 ●嘉 宾:金林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龚丹韵:最近,“体罚训练营”的新闻层出不穷。这究竟反映了什么状况? 金林祥:“问题学生”的教育一直是烫手山芋:家长往往用过很多办法均无效果,而老师也失去了信心,学校几乎管不过来,他们由此变成一个“三不管”的社会特殊群体。总应该有地方愿意教育他们吧?于是,瞄准了这块需求,社会上的教育机构纷纷出现了。不少家长心里也知道其中有风险,但家长实在已经无计可施。这些事件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个长期以来存在的现象:我们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严重不足。正是这种不足,最后才把他们逼入了训练营。 龚丹韵:防微杜渐,从教育学角度看,“问题学生”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金林祥:这很难一概而论,每个案例都各有各的原因。总的来说,学校教育不成功,无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一个原因;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是一个原因;但最初的、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家庭教育的不当。可能是家长管得太少,将孩子的教育托付给别人;也可能是管得太多太严,脱离实际。 所以,当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时,家长不能病急乱投医,应该先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做法为什么失灵,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只有找到失败原因,才能让下一步的教育产生效果。“问题学生”的家长更加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别的机构身上。 龚丹韵:中国传统观念说“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有时候简单粗暴的做法确实管用。这又怎么解释呢? 金林祥:刚出生的婴儿只是生物意义上的人,孩子成长的过程之一,就是渐渐地成为社会的人,让他学会克己忍让,从而与他人相处,接受文明社会的制度和规范。这需要不断地训练,而训练一开始往往带有强制性。所以培养小孩的文明习惯时,难免要采取适当的强制,甚至必要的惩罚。 其实法律的部分功能,也是在承担对成年人的惩戒作用。人能够心甘情愿遵守行为规范,除了表扬和赞美,同样离不开惩罚和威慑,一生都是如此,不独孩童需要。 龚丹韵:如此说来,一些训练营的做法,也不是全无道理可言? 金林祥:确实是这样。几年前,我做过某个以“问题学生”为对象的训练营专题研究。这个训练营实行军事化管理,强制扭转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严格规定良好的作息制度,甚至还有长距离的拉练。他们也强调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尽可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力量,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扬光大。这些道理说出来人人都知道,但有的家长做不到,尤其是“问题学生”的家长,往往孩子越不听话,他们就越气愤,手法越简单粗暴,结果孩子越是叛逆,最后陷入恶性循环。龚丹韵:军事化的体育锻炼,就能教育学生的心灵吗? 金林祥:一般而言,军事化锻炼,能培养吃苦耐劳、遵纪守则的观念。对“问题学生”来说,更因为这些锻炼是在集体中进行,所以产生了某种教育力量。比如训练营选择长途拉练项目,营造一种氛围,人人都想跑到目的地,谁也不想做逃兵,不想被瞧不起,于是学生会发挥主动性,如果同伴掉队,还会互相帮助,善良的一面容易被激发出来。 有些拉练,会到农村、革命遗址等地,一路风土人情看多了,在社会环境中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眼界和心胸宽广后,学生的思想行为自然会产生变化。 再者,训练营是一个完全崭新的生活环境。孩子生活中曾有过的失败、委屈和抱怨,一下子都“清零”了,也会激发他们重新开始、好好生活的动力。 龚丹韵:一直惩罚威慑,会不会造成逆反心理? 金林祥:有教育效果的惩罚,往往需要技巧和适当的时机,让孩子意识到确实做错了才行。否则往往适得其反,越严厉,越容易造成对立。技巧、时机和教育氛围,是惩罚手段的前提。 龚丹韵:不少家庭难免都会打骂孩子。现代教育理念不允许体罚,但现实中体罚确实有用。这是国人独有的现象吗?究竟有没有过时? 金林祥:惩罚威慑有多种方式,体罚只是其中最简单粗暴的一种,在正常的学校教育中,它被严禁采用。这条重要原则,我们必须坚持。 而家庭教育里,打手心、打屁股等方法有时之所以管用,首先是因为执行人是家长,在孩子心中有权威,也有感情基础,知道是善意,为自己好。如果换成陌生人,孩子不一定会服气,觉得你没资格管,会恨你。所以这是天平的两端,当打骂造成的伤害,远远超过亲情的砝码时,家长就要注意了。体罚必须慎而用之。中国古人之所以相信“棍棒”教育,也是因为我们的传统社会中,家庭伦理纽带特别强。 我曾在英、美等国的大学担任过客座教授,没有看到过家长打骂小孩的情况。这些国家的家长一般会循循善诱,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而不是简单地指责“你做错了,不能这样做”。他们很强调父母与子女的平等与相互尊重。 处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才能做得更好,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问题学生”教育是当今学校、家庭和社会面临的一道难题。训练营开启了这方面的教育方法探索,个别地方打人致死可能只是特例,我们不能因此对训练营的尝试一概否定,重要的是必须对它们加强管理、监督和引导。
|